他们是一个民族灵魂的金字塔
一个名字一尊丰碑
一串名字一条脊梁
为进一步丰富党史学习教育形式,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、长效化,博宏建设集团策划“峥嵘岁月里的英雄人物”专栏,对建国以来的功勋人物故事进行汇编,感悟先辈英勇无畏的家国情怀,继承先辈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。
-人物简介-
刘少奇,男,汉族,湖南省宁乡县人,祖籍江西吉水,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。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、政治家、理论家,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,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,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。首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,第二任、第三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。1956年至1966年,担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。1969年11月12日,刘少奇病逝。
-青年立志 坚定信仰-
1898年11月24日,刘少奇出生在湖南农村家庭。刘少奇的父母按族谱给他取名绍选,字渭璜。刘少奇是其父母最小的儿子,由于在叔伯兄弟姐妹九人中排行最小,所以小时候族中人都叫他“九满”。“刘少奇”是他参加革命后自己取的名字。
刘少奇生在旧中国,当时的中国积贫积弱、落后挨打,丧权辱国、受尽欺侮,列强瓜分中国,混战遍布南北。不满17周岁的刘少奇,领头参加“内除国贼、外抗强权”“勿忘国耻”“不当亡国奴”的抗议游行,并给自己改名“刘卫黄”,意为“保卫黄种人”,捍卫炎黄子孙。
1916年秋,刘少奇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湖南陆军讲武堂。1919年夏初,他在长沙顺利通过了毕业考试,跑到北京参加“五四运动”。在五四爱国运动洗礼下,刘少奇走上探索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道路,并在1920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。1921年,刘少奇加入中国共产党,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,这是刘少奇人生的重大转折点。
-追随马列 求真务实-
刘少奇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,也是一个求真务实的践行家,更是人民群众的“忠实勤务员”。他曾说:“我一生只办过一件事,就是群众的事;只做过一项工作,就是群众工作。”
1920年,作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员,刘少奇在“上海外国语学社”学习,认真研读共产主义思想,看俄文版《共产党宣言》。那时,刘少奇最急切想要学的,正是苏俄“十月革命一声炮响”中的理论和实践。经历苏俄内战,他目睹了列宁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人民,焕发出巨大的热情,克服深重苦难,打赢了残酷的战争。刘少奇被“崭新的精神面貌,深深地感动了”,近四十年后,他自述:“我们开始懂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艰巨性和它的深刻意义,增强了我们献身革命事业的决心和坚定性。”
刘少奇说:“实践的结果是真理的唯一标准,也只有实践的结果才能说服那些不同意见的人。”他始终强调,实事求是,就是“坚持真理,修正错误”。这是世界上最难的一件事,必须要“有最大的革命勇敢”。
-修身楷模党内理论家-
刘少奇一生,撰写了大量文章,被毛泽东称为“懂得实际工作的辩证法”“有经验的”实干家,刘少奇还被党内誉为理论家。
这些文章多与刘少奇的经历和实践相联系,阐述了党的路线、方针和政策,阐明了自己的思想、观点和看法,提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、原则和方法。其中,刘少奇在《论共产党员的修养》中对广大党员提出了党性修养的要求,他自己更是“以身作则地实践了”。
-甘于清贫 以身作则-
刘少奇在生活上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。一家十几口人的生活开销及接济亲戚等费用支出,全靠他和王光美每月的工资,经常捉襟见肘。由于花销大,他平时很注意节省。一日三餐都很简单,就是粗茶淡饭,有时热热剩菜剩饭就算一顿。刘少奇衣着也很朴素,在家里穿的普通布衣和布鞋,有的都洗褪了颜色,衬衣总是穿到无法再补了才肯换新的。有一次,他的一件衬衣破了一道很长的口子,警卫员劝他做件新的,他说:“不要紧,再缝一缝,还能穿些时候。”他的床单一用就是十几年,一条围巾用了整整16年。他的上海牌手表,总是坏了就修,一直坚持用到逝世。他每天就是一壶茶,没茶味了,就再续上点茶叶。他对子女生活上要求极严,严禁孩子们生活奢侈,他经常说“穿衣服不能脱离群众,让孩子尝尝吃不饱的滋味,有好处”。刘少奇的言传身教,使子女们都养成了勤俭节约的良好生活习惯。
来源:《刘少奇传》《学习时报》《解放军报》等相关报道